閒暇無事的星期天早晨,我來到了社子島的花市。
正確的名字應該叫做社子花卉廣場。
之前的公司由於就在內湖花市旁邊,因此開始試著想在陽台種一些盆栽。中午的時候會到內湖花市逛逛,買一些盆栽以及一束玫瑰花回家擺。穿越在內湖花市的植物聚落中,可以讓人暫時擺脫辦公室一成不 變的規律,順著植物搖擺而婀娜的綠色線條,心裡也會逐漸柔和溫暖了起來,彷彿你也在感受著陽光空氣花和水,緩和的進行光合作用。
我發現我比較喜歡草葉植物,就是盆栽上純粹是莖葉就好。我喜歡各種葉子呈現不同的排列形狀,那種生機盎然,向外伸展的感覺,至於花朵,我認為只是浮華之物。草葉植物裡我又特別喜歡香草植物,例如薄荷、薰衣草、迷迭香等。香草植物帶給我神祕的幻想,你只要搓搓葉子就會有神奇的香味逸出,一種最原始而純粹的香氣,每個獨特的香味都是一種色彩、一種音樂調性、一種樂器的音色,單獨品用,則有如奏鳴曲可感受其純粹,而混合交替,則如交響曲可感受其豐富,老祖宗們於是把他們 用於烹飪、調味甚至飲茶,各種飲食或品茶文化。
之前有種過薄荷、迷迭香、薰衣草等、但他們現在全部奄奄一息躺在我的陽台上。之前有向友人 請教過一些觀念,後來發現由於我陽台的地方平常日照並不充足,因此不適合一些需要長日照的植物,例如薰衣草或向日葵(也養過,因此很合理的已陣亡)。我原 先的觀念以為養養盆栽是件簡單的事情,只要每天澆澆水,每個就會像大樹一樣高....(哎~這真是童年餘毒),但是後來發現,照顧植物必須“因材施教“。 就拿澆水這件事情來講好了,每一株植物都必須視其需求而給予不同的水量,有些植物耐旱,水不可給太多,有些植物卻得每天澆水;而缺不缺水還得視不同的土壤 而定,不同的土壤抓水力不同,要領是用手摸其土壤表面,乾了就代表得澆水了。於是照顧盆栽你得排輪值班表,哪些天要澆哪些盆栽,二四六或一三五,甚至還要 像土人般用手摸摸盆栽土判斷是否要澆水,像是懷孕時用耳朵輕貼在大肚上感受胎兒的律動,你得用愛心耐心恆心才能種好各種植物。
不過很不巧上面三樣我都沒有,我會做的似乎就是澆水,然後看著本來從花市買回來神采奕奕生氣勃勃的植物慢慢走調,枯萎(阿!多像我們的愛情!),然後把枯萎的那些默 默移到旁邊去,最後再默默去花市買新的花回來汰舊換新。彷彿彷彿,我的陽台正默默上演一場演化的對決(在“物種起源“發表後的150週年?),那些不適合 我陽台生存的植物被移除,適合的則在一次次的考驗(颱風天的雷雨交加,寒流,懶惰不澆水的主人...)在我陽台長久盤踞,而得以繁衍子子孫孫,想不到我所 創造的環境竟也“人擇“左右了許多物種的遷徙與繁衍。
扯遠了,其實今天要講的是社子花卉廣場。不像是建國花市話眾多攤販齊鳴,這裡只有一家獨家販售,品種花色樣樣齊全,前者像是傳統菜市場的活力繽紛,後者則是量販店般的大氣大成。
裡面有個廣場叫做香草市場,有各式各樣的香草植物,還附設有餐廳可品嚐各種花草茶。
在花卉廣場裡的小小盆栽,每個都是可以帶回家的唷,而且品種樣式一樣俱全!
各色各樣美麗的花朵,每盆的狀況都不錯。左邊是桂花,右邊是芙蓉。左邊的桂花很有韻味,而且葉色斑駁參差很有層次,所以....就帶回家了 >.< 。右邊的芙蓉很漂亮,可以想像出水芙蓉是怎麼一回事...
本來看到左邊的植物,覺得超級醜,有種異形的感覺。但後來發現名字叫做“大天使“,頓時覺得名字取的很不賴,之前負面的印象頓時消失(名字真的很點題呀!)。中間忘記名字了,那時候拍照只是想介紹,花大把大把開的很噁心,感覺就是一個很會生的植物....。最右邊的就是玫瑰呀,這邊的玫瑰也很大朵,但是怕買回家會被我養死(據說台灣不太適合養玫瑰),所以就作罷。
左邊是紫鳳凰,我也有買回家。右邊是喜氣洋洋的金桔。
左邊是薰衣草,這裡旺盛著生長的,但我家陽台實在無法提供日光呀,只好又含淚割捨。右邊是藍眼菊,之前有買過馬格麗特,但下場也不好...
看了這麼多美麗的花朵,真令人心曠神怡。
社子花卉廣場是個適合買盆栽逛逛的好地方,下次週末也來走走吧~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