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學A及B不約而同買了高級的腳踏車,躍躍欲試的想一起出去走走。
之前他們已經去過一次關渡和烏來。
上次的烏來行我沒有跟到,但光聽要騎到烏來就覺得好遠,之前騎摩托車都要快一個多小時,更何況釋手無縛雞之力的腳踏車。果然他們回來時直喊累,烏來的山路 上上下下很多,呈現一個左右曲折上下迴旋的狀態,騎腳踏車騎上坡真的會要人命,最後索性下來用牽的,每個人都累得跟狗一樣,更幸運的是,回程還遇到大雷雨 (幸好我沒去!)。所以這次就先挑戰初級一點的,慢慢騎到關渡就好了。
首先先介紹我的座騎:
小橘,號稱24段變速,但實際騎乘應該只有2段變速。
特徵是坐墊很硬,整趟騎下來到了隔天我屁股都還是痠痛狀態。
不過是家母購入的,所以就借來偷騎,為非常陽春的機種,就是以前在台大隨便會看到路邊的那種腳踏車。
但另外兩個人的座騎就高級多了。
小藍,捷安特,當初陪那兩位朋友去腳踏車行買的。
雖然是最初階的,但也是需要5位數字的新台幣。
坐墊好座多了,煞車變速也很靈光,感覺好像會飛一樣。
我們約早上淡水河外提防的自行車道,一開始我先從家裡騎出門,先經過巍峨的忠孝橋。
其實一開始騎自行車的時候很不習慣,大概是摩托車其習慣了,就覺得單車很慢,不停的被旁邊的摩托車超過,而且有些摩托車習慣會帶到自行車上面,例如想右轉時會不由自主想打方向燈,或者想要找後照鏡看後面有沒有車,回神之後就感覺自己很蠢。話說回來,爬忠孝橋時,上坡實在有夠累,幹!
接下來和另外兩人會合之後,就開始騎自行車步道了。
不過不得不稱讚一下,這個自行車的步道規劃的很好,完全和其他危險的車輛分開。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騎單車的人,老少咸宜。
一路上會有些驚奇的地方,有些小休息站(有賣清涼青草茶)
或者自行車攤販。朋友A在這裡買了兩千多的道具....
然後還要上洲美僑,沿途上風光旖旎,左邊就是淡水河,波光粼粼,右邊有七星山,幾個禮拜前還有爬過,現在則籠罩在雲霧山嵐中。這一段路程騎起來非常的舒服,右邊景色不停的變化,還有稻田與椰子樹,讓人非常驚訝居然還有這麼漂亮清澈的景色在台北。
到了關渡稍微休息一下之後,就又上路往淡水。這段路旁邊都會看到紅樹林,在路旁也都有規劃景觀步道,尤其在好幾段路都有鋪設木頭地板,腳踏車騎經過的時候,都會發出喀拉喀拉的聲音,好像是火車經過鐵軌的聲音,特別有趣。過了不久就會看到右邊捷運與我們同行,騎腳踏車的人也越來越多,當轉過一個彎豁然開朗後,就抵達淡水了!
最後終於抵達淡水啦!
每次到了淡水,還是會被他水洩不通的人潮驚嚇,都會很不解怎麼可以無時無刻都那麼多人。不過今天天氣實在很好,到的時候剛好在漲潮,陽光就反射在滿溢的河面上反射出亮光,遠方還有慈祥的觀音山,河上小船悠閒的漂浮,看到這樣的風景真的很令人心曠神怡。
最後在某家高級餐廳用餐玩後,由於捷運開放腳踏車騎乘時間到四點為止,且只開放部份捷運站,我們趕緊衝往紅樹林站,順利搭上捷運,在窗明几淨的單車車廂內,隨著搖晃的列車慢慢晃回台北,結束這次淡水之旅。
回家的路上我邊騎邊想,騎單車這種東西,其實是一種費力的事情。以肉身用力連動整件機器而進行滾輪的前進,雖然已經比走路省時,但對於騎慣了摩托車或汽車,單車永遠無法有效前進。摩托車只需輕輕催下油門便可前進,省力省時。
這次的單車行,我才真正體會到人類對於石油的依賴性,到底而言,我們已經無法回到過去那種單純以人力來驅動的時代,單車對我來講,是一種休息方式,只是另外一種移動方式的選擇,藉由人工腳踏單車的緩慢,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步調。但是休閒到底是休閒,我們還是脫離不了機車捷運的高速移動方式,我們終究還是在石油主宰的時代,想到這裡,就覺得石油是多麼重要的一件資源,支撐著人類文明的一切。我完全無法想像現在沒有石油,沒有有效能量的驅動,人類社會要怎麼運作。總而言之,或許推廣一下單車運動,就可以讓大家慢慢體驗一下人力的渺小,進一步瞭解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吧。